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我过得一点也不好,我一点也不快乐。去上网,我把同一句话发给整个聊天室的人:“我这里又穷有冷,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寒冷的地方,我想我要冬眠了。”可是没有人给我回复,大家好象都很忙。从哪个不知名的聊天室出来,我去改QQ的说明。改说明的初衷是,我偶尔听到的一首歌,中间有句歌词我依然清晰的记得:有谁来买我的火柴?有谁来买我的孤单?这句歌词深深的打动了我,当时我就把它记了下来。于是我把网名改成火柴,把说明换成:我居住在火柴的天堂,没有人懂得我的忧伤。
我经常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在网上乱转。孤芳自赏的浏览浏览自己曾经发在某个网站上的文字,然后再搜寻那些陌生人,一个个把他们添加到我哪个无聊的QQ上,看着他们一个个左右闪动,而有对他们的“你好”置若罔闻。无聊致极时,再改改网名,修修说明。然后再在离开的时候把所有闪动的头像再一一删除。我觉得自己象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小常给我发请求说,你喜欢齐秦的歌吗?喜欢的话就通过我的验证吧。齐秦?齐秦是谁?我想都没想就通过了验证。小常在那头兴致勃勃的给我说起了一个叫齐秦的歌手。从他罗列的那一长串的歌曲名称中,就《大约在冬季》我还有点印象。毫不脸红的告诉你们,我是一个对娱乐一类的东西不感兴趣的人,我不是追星族,更不喜欢打听他们的“下落”。
小常好象很有耐心,他发了几个网址给我,说叫我去看看。无聊着没事就随手打开来看,原来是齐秦的歌迷们替齐秦做的一个网站。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的书名原来就源自齐秦的同名专集名!我这才多这个歌手稍稍有了兴趣。原来给书取名也可以在歌词中寻找灵感。白岩松在这本书里的解释是,崔健的歌儿教我们怎么去面对生活,而齐秦的歌儿则教我们怎么去面对自己。就这个“面对自己”让我对齐秦有了好感。
小常后来告诉我,他是看了我的说明以为我也喜欢齐秦的歌的,没有想到我居然是个“齐秦盲”。我也为这个有些遗憾,因为后来小常才告诉我,《火柴天堂》原来是齐秦的一首歌。就这样,好象很俗套,我和小常成了很要好的网友。一个朋友告诉我,说90%以上的网友的认识都是从网名聊起的,看来我有不能免俗。
我告诉小常,我不喜欢在网上发邮件,我说我喜欢用纸和笔来写下自己所有的感受,而不是用键盘。我一直有这个毛病,每每在电脑边坐下,我会顿时象患了“失语症”的病人,甚至忘了自己坐下来的初衷。所以我在网上发表的那些文字,往往是我先用笔写下来,然后在就着手稿一字一句的敲进电脑,然后再拿去投稿。整个过程烦琐,但是我觉得快乐。小常说,那我们就写信吧。
小常的信写的随意而幽默。他会从一个桂林人东道主的身份把美丽的山水讲给我听。他耐心的给我解释广西师大的位置,目的仅仅是为了告诉我峻峭的独秀峰就在那所校园里。他很肯定的告诉我,张艺谋的《英雄》中就有桂林的片段。他告诉我,飞雪说的哪个“没有剑,没有剑客,只有男人和女人”的家乡其实就是桂林。
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对自己出生,成长起来的城市如此痴爱的人。我能从他真诚的介绍中感觉到他对哪个城市的热爱和眷恋。尽管他也说那里就是“熟人太多”。我想起我出生的哪个城市,我的哪个同样“熟人太多”的城市里有我正处于“知天命”之年的父母,但我连最起码的思念都没有给过他们,想到这个我觉得羞愧。
朋友说,发邮件,写信和打电话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和小常也通起了电话。出乎我的预料,哪个自诩土生土长在桂林的小常却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与我印象中的广西普通话竟有了天壤之别。我在电话的这一端固执的不相信他“广西籍贯”一说,小常绞尽脑汁终于给了我一条“立论”的证据,他说他祖籍河北唐山。在我还没有来得及为自己的“先见之明”而兴奋时,他马上补充自己的确是土生土长的桂林人。我不理他的“补充”。依然固执的为他的普通话找理由。我能想象到他在电话的那一端无可奈何的样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开始,我已经习惯在小常面前无理取闹了,小常说,我的无理取闹是调皮,他说他喜欢。
我们在电话里说起了桂林米粉。不等他下一句话,我就在这边嚷嚷,我家路口就有一家桂林米粉店。小常说那一定不是纯正的米粉店。我说,可是那个米粉店的厨师是地道的桂林人啊。小常说那也不代表你吃的桂林米粉就是纯正的味道。他说真正的桂林米粉只有桂林有,因为只有有漓江水的桂林米粉才有纯正的桂林米粉的味道。小常说他在桂林等待着有一天我能去桂林,然后就请我吃纯正的桂林米粉,陪我去看《英雄》中那个“只有男人和女人”的美丽的山水,陪我去广西师大展望独秀峰的风姿。我说我经不起诱惑,小常你饶了我吧。小常笑,我就是要诱惑你。
文章来源:秋雁文学社区 文/匣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