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上幼儿园不久时,大约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吧,爸爸带回家一台双喇叭的收录机,现在叫“日本原装进口”,那时肯定称之为“走私”。在那个物质与文化相对缺乏的岁月,这台收录机无疑成了家里最好的娱乐工具。我听到的第一盒磁带便是爸爸从别处复录下来的邓丽君的原声带。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刚刚从解禁状态萌芽,干涸的心灵急切地盼望着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的注入。邓丽君以她那特有的,略显沙哑的曼妙歌喉,很快在大陆风靡起来。由于从小就听着她的歌入睡,所以,她一直是我的钟爱,虽然后来的歌手层出不穷。
她是台湾人,在1967年时,15岁的她就出了第一张个人唱片,开始了她的正式演唱生涯。当她的歌声传入大陆时,她早已是红透东南亚的唱将了。她的《漫步人生路》、《偿还》、《小城故事》等歌,如我这般或比我年长的,不知者甚少。她珠圆玉润的外表和甜美抒情的演唱风格,赢得了“香草美人”的赞誉。本人极喜欢听她的经典老歌《山茶花》:
“山茶花,你说她的家开满山茶花,每当那春天三月,乡野如图画。村里姑娘上山采茶,歌声荡漾山坡下。年十七年纪十八,偷偷在说悄悄话,羞答答,羞答答,梦里总是梦见他……”
她的温柔,她的甜美,自成一格,听她的歌如浴春风里,似乎她就在你的耳边娓娓细语,现在被称之为“雅调”。尽管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时,有报批评她的歌声犹如琼瑶的言情小说,会低迷人的意志,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她在流行歌坛的地位无人能及,无疑,她是流行乐坛的开拓者之一。
记得那是1995年的5月9号,我正与同事在南京旅游。当时正在出租车上,突然听到新闻说是“邓丽君5月8日因气喘病发,猝逝于泰国清迈的香格里拉饭店门前。”一时之间不敢相信,于是整个上午游兴骤减,回到住处马上打开电视看新闻,才确信她真的离开了这个喧嚣的尘世了……
唐代诗人崔护写了充满惆怅的《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邓丽君也唱过由此诗改写的同名歌曲。(诗释:诗人在踏青途中,因口渴敲开了一户村里人家。那家姑娘微笑着倚门而立,与门外的桃花相映红。第二年诗人再去原地,那家人却因战事纷乱而不知所踪,诗人于失落惆怅中写下了此诗。)
如今,这首诗也可以用来形容邓丽君。她美丽的人面虽已不在尘世,可她的歌声就象那春日里的桃花,依照在明媚的阳光下楚楚绽放。
文章来源:秋雁文学社区 文/馨月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