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刚看过中央一台新闻观察的一期《走近打工妹》节目后,既而不免心绪起伏,想近来有关打工者讯息种种,诸如民工收容问题、讨还工钱事迹,到现春运期间民工潮返乡现象等等,似乎一下子被炒作得热火朝天,新闻媒体上也日益花大篇幅大手笔来加重报道,诸种社会评论亦良莠不齐,我想以我本身作为一普通人身份来随意说说二句。
记得在初建国五六十年代那会,工农兵阶层是极其吃香的,拥有那样的出身和身份曾经是多么令人自豪和光荣啊。那是所谓的人民群众的主体和中心,劳动光荣的口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世风,工农兵成了一个意味无穷的能指——他们是淳朴、正直、憨厚或古风犹存的民众,那时全社会一度对工农兵的膜拜也成为20世纪思想文化史上的最大时尚。“工农兵占领上层建筑”的口号,也以其浓重的政治色彩载入史册,中国人民那时虽穷苦,但社会秩序井然,民心风气高尚,齐心协力,干活有劲,人人敬爱互助,同志式的友好令许多今人们不得不叹羡不已。但历史车轮才运转到不过才二三十年后的今天,社会却彻底来了个大大翻转。曾经的身清底明的工农兵分子一下了成了如今三六九等人士,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无权无钱又无力,常遭那些所谓精英分子及小资人士的唾眼,全社会对他们的色眼与歧视,令那些本来就身艰困苦的劳动人们更雪上加霜,身心受挫,心里负担极重。一方面从事着社会最累苦最凄惨最危险的职业和工种,一方面却无法为社会所理解和支持,更得不到应得的待遇和评价,哪怕是善意的笑容都难见。如此不公正现象,想要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还活在世话,当作何想?我们的最最可爱的人们如今却遭受着这样不平等的非常待遇,日子还能怎样安然以过?
改革开放的口号是好,的确富了不少人,沿海曾经的穷乡僻壤摇身一变成了特区和富城。红了眼的内地人纷纷踏海前往取经,淘金者背井离乡一齐挤到邓小平划过的圈里,开始他们的发财梦。时至今日,少数幸运者富了;然而多数倒霉者亦身败屠地,两手空空;而更多的至今却仍苦守着机器厂房流水线,日复一日地做着资本主义社会中周转链条的铁钉般的一员,在两手不停两眼不闭地创造着剩余价值时等待获得一点少得可怜的生活费和血汗工资,眼巴巴地希望把一年到头赚到的几个微不足道的小钱来养家和日,希望年终在回家时捧出几张斩新微热的小票来赢得家人的欣慰与希望……就是这样的劳苦大众,在用他们最初的青春热血和快榨干了血液的生命苦苦撑守着背后的那一小片土地。他们,他们就是我们最最可亲可敬的打工乡亲们,人们熟称的“打工仔、打工妹、民工”等等。不知那些人在用这样称呼的同时内心是否曾有过鄙痍?当这样带着剥削色彩的字眼叫出时,那些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心里是否有过深深的无奈和难言的苦楚?有谁知道他们的瘦弱身躯的背后深藏的辛酸与无助的悲伤?有谁想过他们枯涩泪水里掩饰的无尽凄凉和悔痛?有谁知道他们在夜深人尽时曾无数次思念过的家乡和亲人,哪怕是一句相似的乡音和友好的问候却能温暖和感化他们冰融的内心,其实他们要的并不多啊,我们最善良的老百姓们总是尽可能宽容大度地理解社会和政府,他们从不奢望多的,他们只是希望社会多些支持和理解的眼神,社会多些关怀和友好的心,难道这也过分?!……
文章来源:秋雁文学社区 文/ mingzigi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