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少年性觉醒并成长的故事,接下来我看到是曾看到过的评论忠于职守的女看守的个案,然后,我发现,故事重新回到了他们曾有的纠结。
说真的,我没看明白,插入她的纳粹经历是要表达什么主题。一时我感觉就像《雷雨》中的工人罢工,看似反映两个阶级的对立,但全剧的主题其实是表达周家这个封建大家族的罪恶。当然,这段经历,也许只是要人理解,世上有这么一类人,按心中的既定原则生活,但不理解或不知道或不在意那种普世价值观。
她是个奇异的人物。她并没有受太多世俗价值观束缚。她其实很晚才完成了成长,不再只活在个人的世界里,开始明白世上还有一种普世价值。这只是在观念上。在心理上,她也是很晚才开始需要情感,情感才成为她最重要的生存价值。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要了她的命。
当米切尔冷静地替她安排出狱后的住处与工作,当他冷静地把手从她那筋骨TU出的手上拿开,我觉得她要离开了。果然。
那最后几年的烦躁,是由于什么?是对普世价值的觉察而有的愧疚,还是对未来的梦想?面对他,面对他只是希望她反省到她过去的“罪恶”的态度,只是要寻找这唯一的安慰和灵魂寄托的她,失望了。
而她对他一生的影响又是什么?他从她那里觉醒了性,学习了性,只是如此?不,那深深的肉体依恋感,还有她的热心帮助,她的关爱,她的任性,她对他朗读的享受……我开始的时候以为他们不会是也不会有真正的爱情。但是爱情的组成,除了性,依恋,欣赏,怜惜,共享……还有什么?
他再也没法向任何一个人打开。他的婚姻也不能长久。
只是他们都不明白——我也依然还不明白。
她走了。他低下头,呜咽。如果重来的话,他还会拿那种普世价值观来要求她,而把过往置于脑后吗?不管怎样,过去的,已经永远过去了。
文章来源:秋雁文学社区 文/五月榴花照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