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走到南,历经了几个城市,长时间的感受后,发现城市如同人一样,带给你的感受与气息是不同的。虽然城市是大同小异的灯红酒绿,霓虹闪烁,钢筋水泥的载体,但其内涵却大不一样,原来,每一个城市都有每一个城市固有的气质。
先说说我现在居住的城市—广州。当我第一次踏上广州的土地,是在今年一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那天航班延误,于是我在午夜23:20降落在这块华南的土地。在飞机上,我看到了如星海般灯光交错、几座高架桥象玉带一样环绕着的、充满诱惑力的她。从南京起飞时还带着冬天的寒意,到了广州,地面温度21度,一阵热浪扑来,感受到了她的温暖。同学与他的朋友阿彪开车来接我,多年未见,还如孩提时的亲切。午夜的广州依然人流不断,夜生活刚刚开始。同学带我去吃海鲜,坐在室外。他是医生,讲着他大学毕业后来广州这十年的感受。其中他的一段话十分打动我:广州人很重亲情,有时候一家人明明知道父母或是兄弟姐妹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但只要能多活几天,他们都会借钱去治。于是,在吃海鲜、会同学、以及随后几天的天河体育中心听王菲2005个人演唱会中,我深深的被广州迷住了。她给我的感受是跳跃着的,年轻的,是可以无拘无束的呼吸的奔放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广州的气质。
中国有太多的城市,而我最欣赏的是与我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南京与广州。现在来说说南京。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那么,确切的说,南京就是我的家。 不知道该怎么样表达对这个六朝古都的热爱,我可以列举出一千个喜欢南京的理由:亲切,舒适,安静,空阔的林阴大道,高大的梧桐,隐秘的艺术沙龙,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不远不近的人际关系,不大不小的城区,不咸不淡的饮食,不冷不热的爱情……而在这所有的理由中,最让我着迷的,还是这个城市特有的,垂挂着浓重水分子的温暖和忧郁。随便在街上走走,你就可以找到美味的小吃,便宜而漂亮的衣服,时髦的鞋,可爱的小摆设……假如这一切还不够的话,还可以乘上一个小时的车,到高淳的老街去吃世界上最美味的大闸蟹,定做最地道的绣花鞋,淘古董,挑选野鸭毛的扇子。 南京的秦淮河、古城墙、鸡鸣寺、、、、、总是会让我神游其中。或许南京的气质像软绵棉的南京方言一样———儒雅,或许这就是南京,有一点怀旧,有一点新鲜,平民的外表下暗含着帝王的霸气。
再来说说我的北方。北方的长春和塞外的那个圣水湖畔,是我今生挥之不去的那抹乡愁。曾在南京的一家东北人开的饭店请过朋友一家人吃饭,他告诉我:饭菜没有感觉到怎么好吃,可是东北的那种农家大炕,烟带锅、鸡毛箪子、以及抓农业、促生产的画给他留下了好深的印象。感觉就象坐在我家的炕头上吃饭一样。写到这里,忽然我不知道该如何来用笔描绘我的北方了,只是在这寂静的夜晚,我想她,想她的大气与深厚,想她的淳朴与豁达,想她的广褒与坦诚、、、、、、好想我的北方!当前些天出差到北京的时候,当飞机快落地的时候,我感受着那种北方特有的早春的气息,竟有一种久违了的激动,如果我能有时间回到家乡,该是一种怎样的快乐?
其他就画蛇添足般说说我到过的一些城市,感受比较鲜明的气质吧:肃穆、规范、透明的上海,沉静、阴柔的福州,霸气、悠久的沈阳、洋味十足的哈 尔滨,干净、海风拂面、女孩子漂亮的大连等等,不一一而论。
几个相隔千里的城市以她特有的气质相互微笑着,性格迥异却彼此心领神会。她们在中国这个广褒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活跃着。城市,是由人来构成的,每个城市不同的气质,说到底是由城市的人演绎出来的。相隔千里的城市,相隔千里的人,我遥望着你们,送出我最真诚的牵挂、、、、、、
文章来源:秋雁文学社区 文/碧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