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商场里防晒衣五花八门,广告吹得天花乱坠:“冰感降温 10℃”“防晒黑科技”…… 但普通人买防晒衣,就记住一个核心:能挡住紫外线、穿着不闷汗、别花冤枉钱!今天分享 6 个接地气的选购技巧,全是大白话,看完直接去商场实操 ——
一、别信 “防晒黑科技”,先翻吊牌找这两行字!
买防晒衣第一件事:把吊牌翻个底朝天,必须看到两个关键信息:
执行标准:GB/T 18830-2009(这是国家唯一认可的防紫外线标准,没有这个别买!)
UPF 值:明确标注 “UPF50+”(代表能挡 98% 以上紫外线,比 SPF50 的防晒霜还持久)。
反例:有些衣服写 “物理防晒”“纳米防晒”,但吊牌没标准号,全是智商税!实测这种衣服洗两次就透光,防晒力暴跌 50%。
二、3 种面料咋选?用 “土办法” 当场测试!
不用记专业名词,直接用这 3 个动作判断面料好坏:
对着光看:把衣服举到手机闪光灯前,透光少的防晒好(透光多的像筛子,紫外线能钻进来)。
吹气测试:对着衣服袖口吹气,另一边能感觉到风的,透气性好(闷汗的衣服吹不动,夏天穿像裹塑料袋)。
捏一捏厚度:太薄的(像卫生纸)慎买!中等厚度(比普通 T 恤稍薄)的防晒和透气最平衡(太薄容易透光,太厚闷汗)。
具体推荐:
户外暴晒选 聚酯纤维(涤纶)(硬挺、耐磨,防晒最强)。
日常通勤选 锦纶(尼龙)(软、轻,凉感款大多是它,出汗不贴身子)。
纯棉 / 亚麻 别当防晒衣!(防晒差 + 易皱,顶多当空调衫)
三、设计好不好,看这 3 个 “漏光区” 遮没遮严!
很多人穿防晒衣晒黑,都是因为设计有漏洞:
帽子:要能 “包住整张脸”
帽檐至少 8cm 宽(能挡住鼻子和颧骨,低头时不晒额头),背后带 “加长兜帽” 的更好(护住后颈,这里最容易晒脱皮)。
慎选 “平檐帽”!抬头时阳光从帽檐下方漏进来,选带弧度的 “渔夫帽式” 帽檐。
袖口和领口:别留 “晒痕分界线”
袖口有 “拇指扣” 的必选!抬手时不漏手腕(避免 “手表晒痕”);领口选高领或半高领(至少遮住锁骨,V 领容易晒出 “U 型印”)。
下摆和腰部:防 “灌风漏光”
长款防晒衣选到大腿中部(海边穿能遮腿),短款选过臀部的(弯腰时不漏腰);下摆带抽绳的,可以收紧防风吹起。
四、试穿时做这 3 个动作,舒服比好看重要 100 倍!
抬手摸天花板:
肩膀不紧绷、袖口不往上缩(避免腋下和手腕漏光),背后不拽衣服(活动自如才不会累)。
原地跑两步:
听听有没有 “沙沙” 的摩擦声(太硬的面料磨脖子),感觉腋下和后背有没有风进来(透气孔在这些位置最实用)。
叠起来塞兜:
能轻松塞进小挎包的最好(方便随身携带),别选太厚的(夏天背包本来就重,再塞件 “盔甲” 太累)。
五、价格咋砍?100-200 元闭眼入,这 3 类别碰!
50 元以下 “网红款”:面料薄如蝉翼,洗一次就变形,防晒力全靠 “心理安慰”。
500 元 +“高端款”:吹 “航空级面料”“石墨烯降温”,但实测防晒力和百元款一样,多花的钱都是广告费。
“无标外贸款”:出口尾单、工厂直销…… 没吊牌没标准号,大概率防晒不达标(紫外线可是 “隐形杀手”,别贪便宜)。
高性价比推荐:国产运动品牌(蕉下、伯希和、迪卡侬),百元左右就能买到 UPF50+、带透气孔的基础款,日常穿足够。
六、买回来怎么穿?这 3 个细节能延长寿命!
洗涤别 “暴力”:
手洗用中性洗衣液(别用肥皂 / 洗衣粉,碱性伤面料),水温不超过 30℃(温水就行),千万别用洗衣机甩干(会扯坏防晒涂层)。
晾干有讲究:
反过来晒(保护外层防晒涂层),别暴晒在太阳下(挂在通风处阴干,面料不易老化)。
搭配防晒霜:
防晒衣再好,领口、手腕、脚踝这些露出来的地方,必须补涂 SPF30 + 的防晒霜(双重保护才安心)。
最后总结:6 步实操选购法
翻吊牌:必须有 GB/T 18830-2009 和 UPF50+。
看透光:对着光看面料,透光少的防晒好。
测透气:吹气测试,能感觉到风的不闷汗。
查设计:大帽檐、拇指扣、透气孔,漏光区全遮住。
试穿着:抬手不勒、跑跳不闷、折叠便携。
控预算:100-200 元性价比最高,便宜贵的都鸡肋。
按这 6 步选,保证你买到的防晒衣 “能防晒、不闷汗、不踩坑”!记住:防晒衣是 “皮肤的盔甲”,别被花里胡哨的广告骗了,老实实看吊牌、测面料、试穿着,比啥都强~ 赶紧收藏这篇,周末逛商场直接照着买!